电子健康纪录互通系统启用后,医疗病历互联试验计划(病历互联计划)将会停止接受申请。参加了病历互联计划的病人和医护提供者可转移至新系统,手续方便快捷。
|
病历互联计划于2006年由医院管理局推出,至今参加的病人有超过46万,私营医护专业人员达3,400人。计划属试验性质,为推行全港电子健康纪录互通系统提供发展经验,并会于后者投入服务时被取代。届时,双向的电子健康纪录互通得以实现,进一步推动公私营医疗服务协作,带动香港发展崭新的医疗服务模式。
|
 |
|
|
|
|
|
参与电子健康纪录互通系统属自愿性质,亦不会收取任何登记费用。 |
|
|
参加了病历互联计划的病人,会于2016年首季收到载有参考号码的邀请函,以及内附保安密码的手机短讯。 |
|
|
|
|
|
|
|
|
|
病人可循以下其中一种方法,登记参与电子健康纪录互通系统: |
|
|
|
登入专用网站进行网上登记 |
 |
|
|
|
致电专用登记热线 |
 |
|
|
|
填妥邀请函的回条,以传真或邮寄方式交回 |
 |
|
|
|
|
|
|
公、私营医疗机构可互相读取病人的医疗纪录,病人可从中获益: |
|
|
健康纪录以电子格式安全地储存 |
|
|
更有效地进行合适的诊断检查 |
|
|
适时治疗 |
|
|
提高诊断和疾病管理的准确性 |
|
|
 |
|
医护提供者如何转移至电子健康纪录互通系统? |
|
|
|
登记是以医护提供者为基础,即以机构为单位。 |
|
|
医护提供者可填妥登记表格,连同所需证明文件,交回电子健康纪录申请及咨询中心。 |
|
|
|
|
|
|
|
|
|
|
|
|
参加电子健康纪录互通系统时,医生须以所拥有的医务诊所登记为医护提供者,而他本人则要登记为该医务诊所的医护专业人员。 |
|
|
到诊医生如要在其他医护提供者,例如一家私家医院,取览系统内的电子健康纪录,须首先登记为该私家医院的医护专业人员。 |
|
|
联合执业的医务诊所 |
|
|
|
|
可以全部或仅以个别医疗服务地点登记 |
|
|
须就登记地点内的医护专业人员取览和互通电子健康纪录等事项,负责行政安排、管理和监督工作 |
|
|
|
 |
联合执业的医务诊所可登记全部或个别医疗服务地点。 |
|
|
医护专业人员 |
|
|
|
|
如具有效专业注册资格,可登记于所服务的医护提供者名下。 |
|
|
医护提供者按职能设定取览电子健康纪录的机制,给予其医护专业人员适当的取览权限。 |
|
|
|
 |
医护提供者按职能设定取览电子健康纪录的机制,给予其医护专业人员适当的取览权限。 |
|
|
|
电子健康纪录互通系统可促进临床资料的交流,对医护提供者而言,优点包括: |
|
|
可随时在网上取览病人的健康纪录,有助医护提供者提供服务 |
|
|
公、私营医疗机构互通资料,可提高资料的可用性和透明度 |
|
|
减少错误和避免病人接受重复检验,有助提升临床工作效率 |
|
|
无需存储、整理和转移纸本纪录,改善工作效率 |
|
|
 |
|
|
这些登记处将会转作电子健康纪录登记站,为病人提供登记相关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