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

大腸癌篩查計劃(縮圖)
  • 政府會資助合資格人士接受篩查服務,預防大腸癌。
  • 醫健通讓獲授權的公營及私營醫護機構可透過系統取覽及互通參與者的電子健康紀錄,以便為其提供更適時的跟進及治療。

連結至該計劃的網頁

常見問題

  • 我是否必須使用由統籌處提供的臨床醫療管理系統連接部件或其他軟件,或其他電子醫療病歷系統,才可參與醫健通及其他公私營協作計劃(例如: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
    展開
    1. 醫健通可帶動其他公私營協作計劃的參與。
    2. 目前並沒有規定參與者必須先使用任何電子醫療病歷系統,才可參與醫健通或其他公私營協作計劃。而統籌處只要求參與者擁有基本的資訊科技設備
    3. 有關公私營協作計劃所收集的資料(例如: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會在有關計劃的平台直接上載(而非來自各電子病歷系統內)。

醫院管理局

門診協作(縮圖)
  • 門診協作於2014年起展開,目前已推展至全港十八區。計劃旨在為需要長期在普通科門診覆診的病人提供選擇,讓病人可接受社區內的私營基層醫療服務,以幫助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管理日增的服務需求及提高基層醫療服務的便捷度。計劃亦有助推廣家庭醫生概念及加強醫健通的使用。
  • 門診協作自2021年開始,於指定專科推行共同醫治模式,將其服務對象涵蓋至病情穩定的專科門診病人。
  • 計劃會邀請現時於醫管局門診診所接受治理而符合指定臨床及計劃準則,並至少12個月前開始接受治理的病人參加計劃,他們可以自由選擇參加。參加計劃的人士需同時登記加入醫健通。
  • 在計劃下,每名病人每年可享有多達十次資助門診服務,包括診治慢性疾病和偶發性疾病、於參與計劃的私家醫生診所獲配治理其慢性疾病病情及偶發性疾病的藥物、以及經參加計劃的私家醫生轉介,到指定的私營化驗所接受特定化驗服務及心電圖檢查,而X光檢查服務則由醫管局提供。

服務費用及詳情,可連結至該計劃的網頁

協作造影(縮圖)
  • 協作造影計劃於2012年起展開,為指定癌症組別的醫管局病人提供電腦掃描造影(CT)及/或磁力共振掃描造影(MRI)服務。經臨床診斷為符合資格的病人可經由醫生轉介,接受私營醫療機構提供的放射診斷造影服務。
  • 符合資格的病人會獲邀自願參與本計劃,他們可在醫管局的名單中選擇服務提供者,而所需費用則由醫管局全額資助。
  • 檢驗結果會在病人同意下,透過醫健通平台傳送回醫管局,讓醫生為病人制訂日後的治療方案。

連結至該計劃的網頁

耀眼行動(縮圖)
  • 因應白內障患者與日俱增的服務需求,及縮短病人輪候接受手術的時間,「耀眼行動」白內障手術計劃於2008 年2 月推行,資助符合資格的病人在私營醫療界別進行白內障手術。
  • 參與計劃的私營醫療服務提供者,可透過醫健通輸入病人的臨床資料及取覽病人在醫管局的醫療紀錄。

連結至該計劃的網頁

共析計劃(縮圖)
  • 為了讓更多有需要的末期腎衰竭病人獲得血液透析服務,醫管局自2010年3月推行「共析計劃」。
  • 經醫管局的腎科醫生評估為臨床情況合適的末期腎病病人,會獲邀自願參與計劃以選擇到社區其中一間血液透析中心,接受血液透析治療。
  • 透過醫健通,社區血液透析服務提供者可取得參加者的臨床資料,而社區血液透析治療紀錄也可供醫管局負責照顧有關病人的臨床人員取閱。

連結至該計劃的網頁

腸道協作(縮圖)
  • 因應市民對腸道疾病檢查需求日增,醫管局推出「腸道檢查公私營協作計劃」,資助合資格病人接受相關服務,包括臨床評估、大腸鏡檢查及大腸鏡檢查後的治理服務。如有需要,私家專科醫生亦會為病人抽取組織化驗、切除瘜肉及與其商討跟進治療方案。
  • 醫管局會視乎計劃名額,按病人登記輪候大腸鏡檢查的日期及臨床情況決定優先次序,分批邀請正在公立醫院輪候接受大腸鏡檢查、被列為穩定個案、能夠在家中進行大腸鏡檢查前準備,及適合在日間醫療設施內接受大腸鏡檢查的病人參加。
  • 獲邀病人須填妥病人回覆表格及前往指定醫管局腸道專科護士診所接受評估,並同時登記醫健通,以便醫管局與參與計劃之私家醫生互通醫療紀錄及報告。

連結至該計劃的網頁

青光眼治療協作計劃(縮圖)
  • 醫管局於2019年開始推行青光眼治療協作計劃,旨在為青光眼患者提供選擇,讓病人可接受社區內的私營專科醫療服務。
  • 計劃的服務對象為現時於醫管局眼科門診接受治理而病情穩定的青光眼患者。合資格的病人將會收到醫管局的邀請,自由選擇參加計劃。
  • 在計劃下,每名病人每年可享有多達四次資助診症,包括特定的青光眼藥物、以及可接受由參與計劃的私家眼科醫生提供每年最多一次視野檢查及一次光學相干斷層掃描服務。

服務費用及詳情,可連結至該計劃的網頁

「公私營協作計劃」篇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