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寄语】善用医健通 医患携手对抗心脏病

心脏病作为全球的头号杀手1,亦在本港最常见致命疾病中居第三位2,实在不容忽视!许多人都以为心脏病杀人于无形,防不胜防,事实上,据一项国际研究指出,全球九成的突发性心脏病,都是由九个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导致,包括吸烟、饮酒过量、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中央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水平不理想及精神压力3。只要能实践健康生活习惯、定期检测和管理健康,可有效预防心脏病。

陈志远顾问医生

本期【医健通讯】邀请了曾在公立医院任职十八载,至2021年初加入私营医疗市场的心脏科陈志远顾问医生,综合他在公、私营医院的诊治经验和心得,为大家分享医生及病人可以如何善用电子健康纪录互通系统(医健通)预防及治疗心脏病。

持续记录健康数据 医患同步监测健康

香港人工作压力大,长期缺乏睡眠和运动,加上高盐高脂的饮食习惯,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利用科技自主管理健康,有助及早察觉自己身体患病的徵兆。陈医生指出:「大部份心脏病都是慢性病症,当血管随年纪增长而收窄、栓塞或硬化,就会诱发心脏病。但有时患者会因病徵不明显而有所忽略,错过治疗的黄金期。如果病人能培养习惯,长期使用醫健通eHealth手机程式(手机程式)记录和监测血压、血糖及体重等健康指数,不单可提醒自己奉行健康生活模式,预防心脏病;持续的健康数据更可生成图表作比较,清晰反映健康状况,一旦发现身体状况异常,及早求医,便可以避免病情恶化。」

长期记录健康指数亦有助医生断症及建议治疗方案。例如,医生需要参考病人的血压平均值,而病人量度血压的时间亦会影响医生的判断。然而,「有不少病人口中的『高血压』只是其中一次的数据,病人未能每天仔细记录血压及量度的时间,数据便未必足够给予医生作出个人化的治疗建议。反观手机程式内显示的纪录清晰详尽,更备有其他增值功能,例如疫苗、药物不良反应及敏感纪录等,无疑对医生为病人,特别是长者及其家人,作出诊断、讲解疗程、处方药物及手术后评估等工作,尤有效益。」

缔造公私营医疗及病患三赢局面

陈医生指出,病人有时候会在公、私营医院「两边走」,医健通让病历及复诊纪录互通,对患者和医生均有好处。他解释:「医健通能储存公私营医院的报告,例如医生诊症时所需的血液报告,以提供病人的血脂、胆固醇、肾和肝功能等指数,病人无需重複抽血,节省病人和医院的医疗成本,同时有助医生更准确地处方药物。」陈医生亦表示,资料互通有助公、私营医院合作,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及整体社会效益。

一般轮候公立医院服务时间较长,手术后复诊可能需排期半年或以上,不少病人往公立医院复诊前会先自行到私家医院或诊所检查,私家医生可以协助跟进病人手术后的身体状况,调整药物剂量、评估药效和副作用,除了加快病人的康復进度,还可减轻公营医疗系统的压力,实行公私营服务分流。

互通放射图像支援临床决定

医健通自2021年起互通放射图像,对于需要时常处理複杂手术的陈医生而言,此发展对诊断及治疗心脏病尤其关键。「血管造影能反映冠状动脉疾病的位置及严重程度,是医生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资讯。未互通前,若果病人未有带同公立医院的血管造影片到私家医院求医,又没有打算再次接受造影检查,医生便难以就病人的情况作出准确的临床建议。」他解释:「病人决定接受心脏手术前,往往会向不同医生谘询医疗意见,如配合图像解说,医生能更详尽讲解各种治疗方案例如『通波仔』或『搭桥手术』的过程、风险及好处,增强病人对相关治疗方案的信心,病人更易于理解自己的病情,再作出适合自己的决定。」

陈医生期望医健通能进一步普及化,更多私营医护机构,包括医院、诊所及化验所等,透过医健通互通病人的纪录,强化公私营医疗合作关係。此外,随着手机程式推出更多元化的功能,让医护及市民都能更全面地管理健康。